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句子 > 古诗句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来源:2022-09-29 08:36 时间:2023-04-05 手机浏览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唐代 / 温庭筠

古诗原文

出自唐代温庭筠的《瑶瑟怨》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古诗翻译

秋夜床席冰冷梦也难以做成,长空澄碧如水,夜里云絮轻轻地飘荡。

雁声凄厉远远地飞过潇湘去,十二楼中夜已深,唯有明月洒着寒光。

古诗解释

瑶瑟:玉镶的华美的瑟。

冰簟:清凉的竹席。银床:指洒满月光的床。

远:一作“还”。过:一作“向”。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此代指楚地。

十二楼:原指神仙的居所,此指女子的住所。

古诗赏析

这首诗咏闺怨。全诗没有透出一个“怨”字,只描绘清秋的深夜,主人公凄凉独居、寂寞难眠,以此来表现她深深的幽怨。诗是写女子别离的悲怨,蘅塘退士批注:“通首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

诗所写的是梦不成之后之所感、所见、所闻的情景。全诗象是几种衔接紧密的写景镜头,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组成了一组离人幽怨的秋夜图,渲染了一种和主人公离怨情绪统一和谐的情调和氛围。诗中虽无“怨”字,然而怨意自生。

诗的题目和内容都很含蓄。瑶瑟,是玉镶的华美的瑟。瑟声悲怨,相传“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郊祀志》)。在古代诗歌中,它常和别离之悲联结在一起。题名“瑶瑟怨”,正暗示诗所写的是女子别离的悲怨。

头一句正面写女主人公。冰簟银床,指冰凉的竹席和银饰的床。“梦不成”三字很可玩味。它不是一般地写因为伤离念远难以成眠,而是写她寻梦不成。会合渺茫难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本属虚幻的梦寐上;而现在,难以成眠,竟连梦中相见的微末愿望也落空了。这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别离之久远,思念之深挚,会合之难期和失望之强烈。一觉醒来,才发觉连虚幻的梦境也未曾有过,伴着自己的,只有散发着秋天凉意和寂寞气息的冰簟银床。—这后一种意境,似乎比在冰簟银床上辗转反侧更隽永有情韵。读者仿佛可以听到女主人公轻轻的叹息。

第二句不再续写女主人公的心情,而是宕开写景。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清寥淡远的碧空夜月图:秋天的深夜,长空澄碧,月光似水,只偶尔有几缕飘浮的云絮在空中轻轻掠过,更显出夜空的澄洁与空阔。这是一个空镜头,境界清丽而略带寂寥。它既是女主人公活动的环境和背景,又是她眼中所见的景物。不仅衬托出了人物皎洁轻柔的形象,而且暗透出人物清冷寂寞的意绪。孤居独处的人面对这清寥的景象,心中萦回着的也许正是“碧海青天夜夜心”一类的感触吧。

“雁声远过潇湘去”,这一句转而从听觉角度写景,和上句“碧天”紧相承接。夜月朦胧,飞过碧天的大雁是不容易看到的,只是在听到雁声时才知道有雁飞过。在寂静的深夜,雁叫更增加了清冷孤寂的情调。“雁声远过”,写出了雁声自远而近,又由近而远,渐渐消失在长空之中的过程,也从侧面暗示出女主人公凝神屏息、倾听雁声南去而若有所思的情状。古有湘灵鼓瑟和雁飞不过衡阳的传说,所以这里有雁去潇湘的联想,但同时恐怕和女主人公心之所系有关。雁足传书。听到雁声南去,女主人公的思绪也被牵引到南方。大约正暗示女子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潇湘那边。

“十二楼中月自明”。前面三句,分别从女主人公所感、所见、所闻的角度写,末句却似撇开女主人公,只画出沉浸在明月中的“十二楼”。《史记·孝武本纪》集解引应劭曰:“昆仑玄圃五城十二楼,此仙人之所常居也。”诗中用“十二楼”,或许借以暗示女主人公是女冠者流,或许借以形容楼阁的清华,点明女主人公的贵家女子身份。“月自明”的“自”字用得很有情味。孤居独处的离人面对明月,会勾起别离的情思,团圆的期望,但月本无情,仍自照临高楼。“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诗人虽只写了沉浸在月光中的高楼,但女主人公的孤寂、怨思,却仿佛融化在这似水的月光中了。这样以景结情,更增添了悠然不尽的余韵。

这首写女子别离之怨的诗颇为特别。全篇除“梦不成”三字点出人物以外,全是景物描写。整首诗就象是几个组接得很巧妙的写景镜头。诗人要着重表现的,并不是女主人公的具体心理活动、思想感情,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组合,渲染一种和主人公相思别离之怨和谐统一的氛围、情调。冰簟、银床、秋夜、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笼罩在月光下的玉楼,这一切,组成了一幅清丽而含有寂寥哀伤情调的画图。整个画面的色调和谐地统一在轻柔朦胧的月色之中。读了这样的诗,对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许只有一个朦胧的印象,但那具有浓郁诗意的情调、气氛却将长时间留在记忆中。

回到诗题。“瑶瑟怨”不仅仅暗示女子的别离之怨,同时暗示诗的内容与“瑟”有关。“中夜不能寐,起坐弹鸣琴”(阮籍《咏怀》),写女主人公夜间弹琴(瑟)抒怨也是可能的。如果说温诗首句是写“中夜不能寐”,那么后三句可能就是暗写“起坐弹鸣琴(瑟)”了。不过,写得极含蓄,几乎不露痕迹。它把弹奏时的环境气氛,音乐的意境与感染力,曲终时的情景都融化在鲜明的画面中。弹瑟时正好有雁飞向南方,就像是因瑟声的动人引来,又因不胜清怨而飞去一样。曲终之后,万籁俱寂,惟见月照高楼,流光徘徊。弹奏者则如梦初醒,怅然若失。这样理解,诗的抒情气氛似乎更浓一些,题面与内容也更相称一些。

古诗作者介绍

温庭筠 :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

温庭筠的名句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出自唐代温庭筠的《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胜曲尘一作:蒙曲尘)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温庭筠《商山早行》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肠断白蘋洲。 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温庭筠《商山早行》

出自唐代温庭筠的《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胜曲尘一作:蒙曲尘)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

出自唐代温庭筠的《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出自唐代温庭筠的《更漏子·玉炉香》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温庭筠《苏武庙》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 温庭筠《杨柳枝》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营高压汉营春。 温庭筠《过五丈原 / 经五丈原》

出自唐代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出自唐代温庭筠的《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胜曲尘一作:蒙曲尘)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秦女含颦向烟月,愁红带露空迢迢。 温庭筠《惜春词》

出自唐代温庭筠的《春日野行》 骑马踏烟莎,青春奈怨何。 蝶翎朝粉尽,鸦背夕阳多。 柳艳欺芳带,山愁萦翠蛾。 别情无处说,方寸是星河。

出自唐代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明驿墙一作: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温庭筠《南歌子·倭堕低梳髻》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温庭筠《苏武庙》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温庭筠《苏武庙》

温庭筠的古诗

瑶瑟怨

回中作

苏武庙

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鹦鹏

商山早行

女冠子·含娇含笑

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望江南·梳洗罢

达摩支曲

初秋寄友人

宿沣曲僧舍

菩萨蛮·满宫明月梨花白

李先生别墅望僧舍宝刹因作双韵声

盘石寺留别成公

夜看牡丹

更漏子·金雀钗

春日访李十四处士

元日

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

梦江南·千万恨

碧涧驿晓思

嘲三月十八日雪

寒食前有怀

咸阳值雨

杨柳枝·织锦机边莺语频

嘲春风

杨柳八首·其二

懊恼曲

定西番·汉使昔年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