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写作范文

需求分析示例(精选8篇)

来源:网友 时间:2023-07-22 手机浏览

需求分析示例篇1

在需求分析阶段,要对经过可行性分析所确定的系统目标和功能作进一步的详细论述,确定系统“做什么?”的问题,最终建立起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首先是获得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是对当前系统的真实写照,可能是一个由人工操作的过程,也可能是一个已有的但需要改进的计算机系统。首先是要对现行系统进行分析、理解,了解它的组织情况、数据流向、输入输出,资源利用情况等,在分析的基础上画出它的物理模型。然后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

逻辑模型是在物理模型基础上,去掉一些次要的因素,建立起反映系统本质的逻辑模型。接下来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通过分析目标系统与当前系统在逻辑上的区别,建立符合用户需求的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最后补充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对目标系统进行补充完善 ,将一些次要的因素补充进去,例如出错处理等。

UML(The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即统一建模语言)是一种编制系统蓝图的标准化语言,可以对复杂的系统建立可视化的系统模型,目前已经被工业标准化组织OMG(Object Management Group)接受,一经推出便得到许多著名的计算机厂商如Microsoft、HP、IBM、Oracle等的支持,也在逐步开始应用到需求分析过程中。

在使用UML建立当前系统逻辑模型过程中,初学者通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1、什么时候真正需要业务模型?什么时候用例模型独立存在?

2、在进行精确的业务建模时能用哪些UML图形?如何知道是否用顺序图或者交互图?

3、业务模型如何涉及到其他模型(如领域模型,用例模型等等)呢?如何有机地组织这些模型?

本文将通过图书馆管理系统这个简单而典型的实例来进行一次UML需求分析实践之旅。

许多读者对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比较熟悉,主要是围绕读者、图书和工作人员的借还书展开工作。我们先看看图书馆工作人员和部分读者的需求。

读者来图书馆借书,可能先查询书库的图书记录。查询可以按书名、作者、图书编号、关键字查询。查询有两种结果,如果查到则记下书号,交给工作人员,然后等候办理借书手续。如果该书已经被全部借出,则可做借书登记,等待有书时被通知。如果图书馆没有该书的记录,则做缺书登记。

办理借书手续时先要出示图书证,没有图书证则去申请图书证。如果借书数量超出规定,则提示“借书数量超限,不能继续借阅”。工作人员登记借阅人信息、借阅的图书信息、借出时间和应还书时间。系统自动修改书库的图书记录、读者库信息。

当一位读者还书时,工作人员根据图书证编号,找到读者的借书信息,查看是否超期,如果已经超期,则进行超期处罚。

如果图书有破损、丢失,则进行破损处罚。清除借阅记录,同时系统自动查看是否有等待借阅登记,如果有则发出通知,修改书库记录,该书设置为已预订状态,否则设置为可借状态。

图书采购人员进行图书采购时,要参考各类图书的库存数和借阅率,注意合理采购。如果有缺书登记则随时进行采购。正在采购的图书组成一个采购中书库。

采购到货后,进行验收,编号,同时加入图书库,修改采购中书库,并且查看订阅库,发出到书通知,并且已经修改书库的图书记录为已预订状态。

借书登记是当欲借的书被借空后,读者自愿选择的一种操作,它应该记录读者名和联系方式,一旦有这本书后可通知读者。

到书通知,当读者预订的书来到之后,按照读者给出的联系方式发出通知。

缺书登记是当读者需要的书库内查询没有记录时,将此信息转入缺货库,通知采购员采购。

图书注销,如果图书丢失或旧书淘汰,则将该书从书库中清除。

根据需求描述整理一张需求表:

需求分析时首先要识别出系统的参与者,在简单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可以划分出两种参与者:读者和管理员。当然,根据业务的复杂程度,参与者也可以进行细分,比如读者可以再分为学生读者、教师读者、校外读者,管理员根据业务和权限的不同可以再细分为库房管理员、借还书操作员、系统维护人员、图书馆管理人员等不同角色。在这里,为了简化处理,我们只列出了读者和管理员。对参与者描述如下:

(1) 读者

描述:读者可以借阅、预定、归还物理书刊,可以对书籍和个人信息进行查询,可以取消预定,可以提出办卡申请。

示例:持有借阅卡的任何人和组织。

(2) 管理员

描述:图书管理员对系统进行维护,包括读者信息的创建、修改、删除,书刊信息的维护,条目信息的维护,还有系统信息的维护。

示例:图书管理员。

通过识别的参与者,对需求进一步分析,将业务需求进行分解,获得每个参与者的使用用例。在本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用例:

1、书籍借出:提供借阅物理书刊的功能。

2、书籍归还:提供归还物理书刊的功能。

3、读者办卡:提供为读者办理借阅卡的功能。

4、预定书刊:提供对某一个种类的书刊的预约功能。

5、取消预定:提供对预定进行取消的功能。

6、书籍查询:为读者提供网上的书籍查询功能。

7、信息查询:为读者提供信息查询的功能。

8、读者信息维护:提供读者信息的录入、修改、查询、删除的功能。

9、书刊信息维护:提供物理书刊的录入、修改、查询、删除的功能。

10、条目信息维护:提供书刊条目的录入、修改、查询、删除的功能。

11、系统信息维护:提供对系统的参数的设置。

12、登录:管理员需要先登录才能进入系统。

并且,可以画出如下系统用例图:

通过用例图,可以对系统功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于复杂系统,我们可以结合IDEF方法,通过分层分解,逐步细化的方法来描述系统的功能。对于用例图,建议不要画的过于复杂,特别是用例之间的关系,因为复杂的用例图不仅不能让需求分析人员与客户之间更好的沟通,反而是制造了一种沟通障碍。

下一步就是编制每一个用例的详细说明,对用例说明的主要信息包括有:用例名称、编号、用例的简短描述、用例的参与者、与其他用例的管理、用例启动的前提条件、用例结束后的事后条件、用例的输入、输出、用例的执行事件流等。在实际项目中,我们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对用例描述进行裁减。其中有几点重要信息是不能裁减的:用例名称、描述、输入、输出、执行事件流、参与者。另外,如果实际情况需要,还可以使用MS Visio等工具画出界面的示意图来。

如上例所述,我们对每一个用例都进行详细的描述,建立当前系统的功能用例模型。需求沟通与分析是一个迭代的过程,通过与用户的不断沟通,最终达成对目标系统的一致理解。如果用户确认了需求分析的成果,一般是需求规格说明书之后,项目开始进入系统分析设计阶段,也就是开始构造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为了让系统设计能够以结构、组织方式和代码重用的形式表现出来,要对系统进行设计规划,设计阶段应该与分析阶段交迭。需求是不断地发展,而设计本身也会推动需求的发展(反之亦然) 。在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建模设计中,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是要关注的:业务对象的表示、业务服务的实现、用户界面的组织。

业务对象的表示

在图书馆管理系统系统中,业务对象主要是数据库和数据实体类的表示方式。建模时,可以构造出系统的静态模型,也就是系统类图来表示。如下图则描述了借书这一用例的静态结构图。为了体现类之间的关系,在下图中没有显示出每一个类的属性和基本操作。

业务服务的实现

业务服务的实现需要完成的功能是各种业务规则和逻辑的实现,如借书处理的业务逻辑。每个模块的信息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等。业务规则和逻辑的实现基本相似,没有太多的规律可循。采用UML来进行业务服务的建模,可以使用UML 的序列图、状态图、活动图。这个部分的工作,通常通过一系列的类之间的交互来完成。为了在更动态的层面上描述系统,UML 提供了许多其他类型的图。

对于B/S系统设计而言,情节图(Scenario Diagram) 特别有用。情节图分成两种:协作图(Collaboration Diagram) ,序列图(Sequence Diagram) 。UML 建模工具Rational Rose 能够从协作图生成序列图也可以从序列图生成协作图。例如,借阅书刊的业务过程可以采用如下序列图来描述:

借阅书刊过程主要包括:管理员选择“借阅书刊”菜单,弹出对话框,管理员输入书刊信息和用户信息,系统查找数据库,是否存在该种物理书刊,如果不存在,显示提示信息,用例结束;是否存在借阅者信息,如果不存在,显示提示信息,用例结束;否则,管理员单击确认按钮后,该图书借阅给该借阅者,系统存储借阅信息到数据库。

用户界面的组织

用户界面布局图能够帮助组织系统页面、文件、服务的布局结构。在UML 中,对于页面和文件的组织,可以使用构件图(Component Diagram) 或类图(Class Diagram) 建模型。本系统中使用类图对界面组织建模,页面结构以及各种业务服务被捆绑到不同的区域。

在 UML 中,系统的体系结构使用部署图(DeploymentDiagram) 来完成。应用部署的规划对于规划整个B/ S 系统是很有用的。它确定了一种有效的应用部署的规划组织方式,还可以作为一个模式在多个类似B/ S 系统上应用。

在建模完成后,开发人员利用一些UML Case工具如Rational ROSE生成程序代码框架,并对代码框架进行修改和补充,形成完整代码;而且,还可根据代码逆向生成 UML模型。这就较好地保证了模型与代码的一致性。

测试必须在整个项目周期中进行,对每个阶段都要用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测试,这样才能保证开发的质量,减少开发的风险。

需求分析示例篇2

在民法案例的分析中,我国一直缺乏一套规范、严谨的分析方法和思维,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学术背景、思维模式来分析案例,欠缺一种规范的分析方法。在实务中,有一些法官常常是先确定了事实,然后就直接确定结论,其后为了支持结论再去寻找一些法律依据;也有的判决中,事实清楚,法律的适用也是正确的,但是没有对事实和法律的适用的连接点分析;还有的在判决中,常常从事实就直奔结论,判决缺乏推理过程,逻辑的三段论不能得到运用。这种状况表明逻辑三段论和民法解释学等方法在实务中未能得到广泛的认可和采用。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学方法作为共同基础,这也导致在讨论时语境上的差异和沟通上的隔阂,并影响了法律人才的培养[1]。

请求权基础是民法实例研习的一种方法,有利于培养法律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司法实务实现正确推理、保障司法公正的手段,有利于法官素质的提高。

请求权基础理论

请求权规范基础是指可支持一方当事人得向他方当事人有所主张的法律规范,即为请求权规范基础,简称请求权基础。也就是说一方当事人在权利受到侵害时,若想使自己的权利得到法律上的救济需要依据何种法律规范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弥补损失。由于请求权在民法的诸多权利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请求权的正确行使与实现将直接关系着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和人身权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并最终实现法律的保护、补偿等基本功能。

实体法上的请求权基础理论是通过分析具体案件而抽象总结出来的案例分析方法理论。WWW、133229、cOm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可以较准确地确定请求权及所依据的法律规范并以此去论断具体案件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法学方法论的意义 。

1、请求权基础分析案例方法的结构概括为 谁得向谁,依据何种法律规范,主张何种权利;。法官判案或当事人分析案例用的是形式逻辑三段论的方法,即案件事实为小前提,法律规范为大前提,然后找到大前提与小前提的联结点,最后得出结论。由于请求权基础案例分析法的结构模式是固定的,因此无论案情简单或繁杂,其思维步骤和程序是固定的。请求权基础分析方法通过对案件事实小前提的整理与说明,通过对法律规范大前提的解释,建立起大前提与小前提之间的联系,是形式逻辑三段论推理过程的一部分,这种方法其实是形式逻辑在法律思维中的运用,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它必须与法律解释方法相结合,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形成自己独特的分析方法。

2、用请求权基础分析案例的方法,有对请求权有检索的顺序的要求,即按照契约上请求权,无权等类似契约关系上请求权,无因管理上请求权,物权关系上请求权,不当得利请求权,侵权行为损害赔偿请求权,其他请求权。依此种顺序检查的目的尽量避免于检讨某特定请求权基础时,受到前提问题的影响。;而且在面对具体的案例时原则上对请求权基础做通盘依序的检查,藉此养成邃密深刻的思考;避免遗漏;维护当事人利益;。

3、构成要件的检视顺序,非但对数个请求权规范的检视有先后,对单个请求权规范之构成要件的检视也有次序。

4、经过以上检查,若某一请求权可以成立,则还需要检查于此请求权上是否存在抗辩。包括权利消灭和权利阻止抗辩。

基于请求权基础的案例分析方法

案例:a教授于3月1日接获b出版社寄来的《台湾法学百科全书》目录,载明该全书共十册,价款一万元,并附订书单一张。a教授于三月四日填妥订书单,即于上课后交c生回家途中于邮局投寄之。c生离去之后,a教授忆起其同事d教授曾参加该全书编辑工作,答应赠送一套,即自四楼研究室窗口呼叫,不要投寄;, c生于下课钟声中误听为,不要忘记;,点头离去,而投寄之。a教授于三月五日下午知其事,即以限时专送致函于b出版社,叙明是由,表示撤回订书单,仓促之间,未帖限时专送标签,并误投于平邮筒,延至三月七日上午实行到达。b出版社于三月六日上午收到a教授的订书单,即于当日下午寄发该百科全书,于三月九日到达,a教授拒绝受领。试问b出版社得主张何种权利[2]?

此案的分析堪称范本,极具启发意义,按照请求权基础理论架构、按照请求权检索顺序所做的分析展示如下:

1、b出版社得依法律规定,向a教授请求支付价金及受领标的物。理由:

(1)买卖契约的成立,须当事人就标的物及其价金互相同意。

首先,b出版社寄送的台湾法学百科全书第目录及订书单,仅为要约的引诱。

其次,a教授寄发订书单成立要约。a教授填具订书单,其将信件交与使者投寄时,于交付之际,其意思表示已脱离其支配范围,亦属要约已为发出。

a教授试图阻止c生投寄订书单未果,使者权限的授予或撤回,亦属意思表示,于对话人间须于相对人了解时,始生效力。a教授呼叫不要投寄;, c生于下课钟声中误听为不要忘记;,未能了解其内容,a教授的撤回不生效力,要约的发出不因此而受影响。a教授于发出要约之后,试图取回,阻止要约达到相对人,乃内心效果意思的变更,对于意思表示的效力,不生影响。

a教授的要约,于三月六日上午达到b出版社,其撤回的通知于三月七日始到达,不生撤回的效力。又此项撤回的信件,不能同时或先时到达,b出版社无即发迟到通知之义务。

b出版社于三月六日上午收到a教授的订书单,于当日下午即寄发书,是为承诺,于三月九日到达a教授时发生效力。

综上,a教授与b出版社之间购书的相互表示意思一致,其买卖契约成立。

(2)a教授支付价金及受领标的物之义务

a教授于三月五日致函于b出版社,表示撤回订书单。撤销

迟到,不生效力。

a教授忘记赠书之事,乃动机错误,不在撤销之列。又a教授亦不得以c生传达不实,撤销其意思表示。

2、b出版社得依法律规定,向a教授请求支付价金一万元,并受领标的物。

第一、此案例分析隐含的前提条件

为案件定性的问题,然后才能立案和审理。如果不能正确定性,找法;的过程就比较麻烦。解决定性的问题可以用法律关系分析方法。

法律关系分析的方法,是指通过理顺不同的法律关系,确定其要素及变动情况,从而全面地把握案件的性质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逻辑三段论的适用以准确适用法律,做出正确的判决的一种案例分析方法。;[1]这种分析方法的优点在于在存在多种复杂的法律关系时,能够条分缕析地分析各种权利义务。通过对法律关系的分析和把握,将各种法律关系比分开来,以不同的法律关系确定当事人的法律权利和义务;排除非法律关系的因素,即在区别法律关系与非法律关系的基础上,将考虑对象聚焦于法律关系;把握法律关系的要素。任何民事法律关系都由几项要素构成,要素发生变化,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就随之变更;把握法律关系的变动。把握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脉络。;[1]请求权基础方法仅适用于请求之诉,对于确认之诉和变更之诉并不适应,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上述分析中这些前提条件是隐含着的。

第二、分析案例的关键要点

(1)关于请求权基础规范(具体法条的得出)的判断,确定适用案件的请求权。

找到制定法对该请求权的具体规定,这个思维过程有时与纸面上展现的过程并不一致。在具体案例分析过程中需要按照下列顺序加以通盘检讨:契约上请求权、无权等类似契约关系上请求权、无因管理请求权、物权关系上请求权、不当得利请求权、侵权行为损害赔偿请求权、其他请求权。各案的情况与上述类型之一对应起来时,才缩小了在制定法中寻找某一具体请求权的范围,对现行制定法的熟练程度和对案例接触的量有助于更快地寻找出请求权基础。

在a教授的订书单;一案中,王泽鉴老师给出的请求权基础规范法条是台湾地区现行民法 第 367 条:买受人对于出卖人,有交付约定价金及受领标的物之义务。;这个结论的得出也是应该在整个案例分析的结尾才产生的,此构成三段论中的大前提。

(2)关于请求权基础构成要件的分析

需求分析示例篇3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问题案例 问题特性 数学思维能力

教育学认为,数学是思维活动的“艺术”科学。数学学科的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为学习对象的数学思维能力训练,搭建了实践“载体”,提供了活动“平台”。数学案例是数学教材内涵要义的生动“概括”和外在“代言”。初中生在感知、研析、解答不同类型代数案例和几何案例的进程中,需要通过思考、分析、概括、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使得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得到锻炼和提升。数学案例在锻炼和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方面的“功效”,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学工作者的肯定和认可,数学案例已成为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一个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现我就运用数学案例特点,培养思维能力进行论述。

一、巧借案例解析特性,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判断、推导、概括,是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活动形式。学生在探知、找寻、总结解决问题思路及解答问题策略方法的进程中,需要进行思考、探析、推导、概括等数学思维活动。学生在其探析问题案例的实践进程中,逻辑推理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从而为思维活动的深入有效开展打基础、积素养。初中数学教师在案例讲解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解题活动的解析特性,对整个案例解析过程进行有效设计,引导学生参与到对数学案例条件及解答思路的分析、思考等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分析找寻问题条件内在关系,层层紧扣,环环相连,逐步推导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教师做好初中生思维分析活动的指导点拨工作,保证案例解析活动效果,推理过程严密合理,逐步提高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

问题:如图1所示,EF∥AD,∠1=∠2,∠BAC=70°,求∠ACG的度数是多少?

图1

生:解析问题条件,结合解题要求,指出:根据问题条件及要求,可以发现应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内容构件等量关系求该角的度数。

师:对解析活动进行指点:要注意EF∥AD这一条件,利用问题条件中的关系,通过等量代换,建立有效等量关系式。

生:推导该案例解题思路:由EF∥AD,可以得到∠2=∠3,通过等量代换推导出DG∥BA,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

师进行解题思路点评:要注意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同时要注重数形结合解题思想的运用。

生:解决问题,展示解题过程,相互进行评判。

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归纳该案例解题策略。

二、巧借案例数形特性,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内涵之一。我发现,很多初中生空间想象能力低下,面对复杂抽象的空间图形时,手足无措,不能进行很好的抽象分析和想象思维。初中阶段是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高中阶段数学学科案例解答中,特别是解析一些立体几何图形案例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做好初中生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的基础工作。初中数学学科问题案例,特别是几何部分问题案例,它通过精确的数学语言和直观的图形符合二者之间的有机融合,为初中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效“抓手”。因此,教师应借助初中数学案例数形结合的特性,设计数与形有机结合的问题案例,指导初中生结合数学问题条件内容,画出相对应的平面图形或观察图形画出条件揭示的关系,从而进行深刻的思维活动,逐步培养初中生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如“O是ABC的一个内接圆,AB=AC,BD是O的弦,并且AB∥CD,现在过A点作这个圆的切线AE和DC,它们的延长线交于点E,AD与BC交于点F,求证四边形ABCE是平行四边形。如果AE=6,CD=5,试求出OF的长度”的讲解中,教师直接讲解问题条件及要求,初中生比较难以接受。此时,要求初中生结合问题条件内容,将数学语言转化为图形符号,画出如图2所示的图形,初中生在数形互补的条件下,再进行问题条件分析,就游刃而解,较容易得到问题解答的关键之处在于:“正确作出连接AO,交BC的与点H,双向延长OF分别交AB,CD于点N,M的辅助线。”这一过程有助于初中生空间想象力的有效培养。

图2

三、巧借案例发散特性,培养创新求异能力

教育发展学指出,数学案例具有显著的发散特性,具体表现在案例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解题要求上具有递进性,解题途径上具有多样性。数学案例所具有的发散特性,为初中生创新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教师在问题案例讲解时,应借助数学案例发散特性,在问题设计上要力求丰富性,在解题要求上力求深刻性,在解题方法上力求灵活性,多设置具有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练等开放特点的案例,鼓励和指导初中生进行丰富多样、形式灵活的思维研析活动,让初中生在发散性问题案例解析中,创新求异的思维得到有效锻炼。

如“如图3所示,在ABC中,BEAC,CFAB,BD=AC,CG=AB”条件基础上,教师采用变式训练的形式,设计出“求证:AD=AG”、“AD与AG的位置关系如何”等解题要求,组织初中生进行思维和探究活动,从其他角度进行思考分析活动,以此锻炼初中生创新思维能力。又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案例解析中,初中生根据问题条件进行探析三角形全等的活动时,构建不同等量关系,可以通过不同判定定理正确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师此时对他们的解题思路进行肯定,然后进行对比分析,选择最合适的解答方法。在此过程中,初中生思维创新能力得到有效训练。

图3

值得注意的是,思维能力训练是系统、长期工程,需要教师落实在点点滴滴的活动中,需要学生认真进行实践活动,提升数学思维能力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秋燕、应用“问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2,06、

需求分析示例篇4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腹膜透析 饮食干预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慢性肾功能不全接受腹膜透析治疗患者200例,其中男90例,女110例;年龄20~74岁。将其随机分为腹膜透析对照组和腹膜透析干预组,并设健康对照组。腹膜透析对照组,为患有慢性肾功能不全未进行主要营养素需求干预患者100例;腹膜透析干预组,为患有慢性肾功能不全进行主要营养素需求干预患者100例;健康对照组,为健康受试者100例。

受试者信息调查方法:对200例已进行常规腹膜透析的患者,自腹膜透析日起进行登记随访调查,从中获得信息。其方法有: 在院及非在院期间每日进行尿素氮分析,每日进行生化指标检验,包括血肌酐、血常规、尿常规分析、血糖等;每日记录腹膜透析患者的食欲、食量、呕吐频率及数量和性状、大小便频率及数量和性状;健康对照组方法与腹膜透析患者方法相同。

腹膜透析干预组患者营养需求方案:对腹膜透析干预组患者营养需求进行人工干预,营养建议需求组分、需求量及需求食物,见表1。腹膜透析对照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自愿受试者常规饮食需求, 对他们不进行营养需求干预。

总热量按35~45kcal/kg需求。

结 果

腹膜透析对照组和腹膜透析干预组及健康对照组的肌酐、血脂、血糖、红细胞、白蛋白等生化指标,见表2。

检验结果显示,腹膜透析干预组的血脂、血糖和PaCO2与腹膜透析对照组相比低,有显著性差异。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

讨 论

膳食中营养素的需求可预防腹膜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显示:腹膜透析对照组的血脂、血糖和PaCO2均高于健康对照组,都可能成为腹膜透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然而,腹膜透析干预组的血脂、血糖和PaCO2与腹膜透析对照组相比下降,差异有显著性。虽然仍低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这说明此干预可能通过降低上述3项指标而预防腹膜透析并发症发生;腹膜透析对照组的红细胞、血浆白蛋白、钙、铜及铁量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很可能构成腹膜透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而腹膜透析干预组的上述各项指标均高于腹膜透析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这显示本研究中的腹膜透析膳食主要营养需求干预可弥补因腹膜透析所导致的某些营养物质的损失,可能有助于预防腹膜透析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患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腹膜透析治疗后,适当的膳食干预可能改善慢性肾功能不全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有助于预防慢性肾功能不全腹膜透析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需求分析示例篇5

所谓装备MRO知识,是指与装备维护、维修和运行相关的维修资料、维修知识和运行状态数据等综合信息资源,其知识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装备MRO知识主要包括2类:①基本的维修资料与知识,例如设计阶段通过设计BOM组织的设计资料、技术手册等,制造阶段通过制造BOM组织的物料信息、装配信息等,使用维护阶段通过维修BOM组织的维修历史、状态数据等;②使用数据挖掘等技术获得的推理性知识,例如通过数据挖掘形成的规则知识、利用知识工程获取的专家知识和通过案例积累形成的案例知识等。基于上述知识的支持,系统提供维修计划、健康评估、故障预测、案例检索等多种装备运维服务。从装备MRO知识体系结构看,其知识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1)类型繁多。装备运维服务涉及的MRO知识纷繁复杂,知识分布于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既包括维修规程、物料信息、维修历史等基本的维修资料与知识,又包括使用数据挖掘等技术获得的推理性知识。(2)结构复杂。装备MRO知识与装备整机及其零部件相联系,在结构上具有层次性特点。维修计划、健康评估等维修决策需要的状态数据、维修历史、维修规程等装备、部件和零件多个层次的MRO知识相互联系共同辅助维修决策。此外,在装备的不同部位可能存在相同的零部件,它们存在共性的CAD模型等设计知识,但由于位置不同而拥有个性的维修历史等维修知识。(3)周期性长。对机、火车等大型复杂装备来说,从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直至报废整个生命周期的时间跨度很长,需要管理装备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数据,并利用数据挖掘、统计分析等技术手段从中发现有价值的知识。(4)动态变化。装备在其全生命周期过程中BOM结构处于从设计BOM、制造BOM到维修BOM的不断演化过程中,并且随着维修活动的发生,维修BOM不断发生变化,与之相联系的维修历史、维修案例等知识也随维修活动而不断变化。另外,在装备的运行过程中,实时状态数据处于不断采集的动态过程,对实时的数据流进行处理,可从中发现隐含的数据模式,同样也需要对动态变化知识进行管理。(5)应用多样。为装备制造商、维修商及用户提供的运维服务多种多样,如装备健康评估、故障预测、维修计划制定等,这些服务各自涉及不同的技术、工艺和资源等相关知识,直接建立服务与知识间的联系会出现效率低下等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装备MRO知识管理体系,针对不同服务建立相应的知识模型。根据上述知识特点,完善的装备MRO知识管理体系应能够根据维修规程、维修资源等知识的特点进行知识表示,在装备的使用维护阶段将全生命周期的知识进行组织,支持知识的演化过程,保证知识追踪与追溯,并围绕维修计划制定、健康评估等的装备运维服务,将这些知识进行综合并建立知识模型,以满足运维服务的可扩展性,同时应满足知识的快速检索要求,以提高知识应用的效率。

2装备MRO知识管理体系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围绕装备运维服务的MRO知识管理体系,如图2所示。在对服务需要的维修规程、维修资源、维护历史以及维修案例等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和表示的基础上,以装备维修BOM结构为核心对知识进行组织管理,并围绕装备运维服务,建立基于本体的知识模型。整个装备MRO知识管理体系从全局的角度系统性地提供了知识管理与应用的思路。

2、1MRO知识及其表示装备MRO知识的准确表示是进行MRO知识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装备MRO知识类型繁多,对于维修过程所需要的知识,维修规程规定的维护周期是确定维修任务、编制维修计划的重要依据;维修资源是维修计划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装备维修历史,结合状态监测、日常检修等可以得到变动维护周期,对其进行统计分析能够得到零部件质量等知识;维修案例为解决维修过程中的新问题提供重要参考。因此,本节对装备的维修规程、维修资源、维修历史及维修案例进行分析及知识表示。

2、1、1维修规程的知识表示维修规程规定了装备整机及其零部件的大修、中修、小修等预防性维护保养的内容和规范。以装备的维护周期为例,维护周期在维修规程中已做出规定,但根据装备的状态监测、日常检修,维护周期也会适时调整,需对变动大修、中修、小修和零部件保养周期进行管理。这些维护周期知识属于典型的结构化知识,可用框架表示法进行知识表示,如图3所示。装备维护周期是产生维修预警信息、确定维修任务以及编制维修计划的重要依据。根据上述装备维护周期知识,可以确定装备整机及其零部件的维护时间。对于部件C,其上次维修时间为T0,维护周期为TP(TP可为维修规程中规定的固定周期,也可以是根据装备状态和维修历史等确定的变动周期),则部件C的维护时间为。

2、1、2维修资源的知识表示维修资源包括维修备件、维修人员、维修工位、维修工具等,是制定维修计划的约束,尤其在多个装备共用维修资源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对维修资源的有效管理,实现合理调度。以维修计划中维修任务对维修备件的需求为例,各维修任务能够确定需要的维修备件的需求量及需求时间等。

2、1、3维修历史的知识表示装备的零部件经过拆卸、修理等维修活动,产生了维修历史信息,对其进行数据挖掘等获取的隐含知识对于装备的维修决策具有重要价值。装备的维修历史(maintenancehistory,简称MH)用元组表示为:MH::=(ID,PID,FH,MC,T,…)(3)其中,ID为装备编号;PID为装备维修零部件编号;FH为故障现象;MC为维修处理过程;T为维修时间。对元组进行实例化即可表示装备的一条维修历史记录,由多条记录组成一张二维表,类似于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表。对于装备的维修历史信息,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特定型号所有装备零部件的维修次数,或者分析具体装备零部件的维修次数,按维修次数确定装备中频繁出现故障的零部件,反馈到设计制造部门来提升产品质量或改进产品设计,或者反馈到采购部门要求生产厂家改进产品质量或更换生产厂家。此外,利用装备的维修历史记录,结合其设计使用寿命,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零部件进行维修预测取得合理的维修周期并产生维修预警信息,以辅助维修决策。

2、1、4维修案例的知识表示装备维修案例描述故障维修的全过程,其中蕴含的经验、技巧对于解决新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通过案例推理,寻找与新问题相似的历史案例,指导新问题的解决。维修案例的知识表示是进行案例推理的前提和核心。维修案例的知识表示方法可以采用本体、框架等表示法,此外,案例知识表示法本身作为一种表示法也可以进行维修案例的知识表示。维修案例知识结构一般包括3个部分:①故障描述,即维修案例的描述,如发生故障装备、故障部件、故障现象等;②解决方案,即故障的解决过程,如分析故障原因、处理方法等;③反馈评价,即解决方案的总结与评价,如经验总结、效果评价等。维修案例知识结构如图4所示。

2、2以维修BOM为核心的MRO知识组织装备的MRO知识纷繁复杂,但就维修计划制定、健康状态评估等具体的运维服务来说,由于服务过程清晰、目标明确,因此需要的知识能够预先进行组织。为组织装备运维服务需要的知识,建立以维修BOM为核心的MRO知识组织方式,如图5所示,其优点在于维修业务活动导致的装备结构变化对知识结构的影响较小。从与装备结构的关联角度分析,运维服务需要的知识一般包括3类:①静态知识,是同型号或同批次装备共享的知识,如某型号装备的维修规程、维修工艺等;②动态知识,是具体单台装备独有的知识,如装备的维修历史、运行记录等;③其他知识,是不与装备结构直接关联的知识,如制定维修计划过程中的约束条件、维修资源等。文献[9]提出将装备使用维护阶段的维修BOM,经优化设计成由中性BOM、位置BOM及实例BOM组成的复合式维修BOM,并提出在中性BOM和位置BOM上组织维修资料与知识,在实例BOM上组织维修业务数据。本文在此基础上,利用具有层次性的BOM结构来表达MRO知识体系,实现运维服务需要的知识与相关零部件的关联,构成以维修BOM为核心的MRO知识组织方式。根据运维服务需要的知识分类,静态知识由中性BOM进行组织,动态知识由实例BOM进行组织,其他知识则依托于服务本身。

2、3基于本体的MRO知识管理本体(ontology)的概念起源于哲学领域,是共享概念模型的明确的形式化规范说明,在领域知识表示方面具有表达准确、规范和结构清晰等优点[13]。由于装备运维服务具有复杂性、多样化等特点,利用本体确定的概念间关系,实现服务涉及的维修规程、维修需求、资源约束等知识的整合;通过基于本体的MRO知识视图,实现知识的快速定制与检索。

2、3、1装备运维服务的知识本体围绕上述以维修BOM为核心的装备MRO知识组织方式,本文结合OWL的基本元素和六元组本体表示方法[14],将装备运维服务的知识本体形式化定义如下。现以汽车的维修计划制定过程为例,过程如下:在维修任务确定后,需要组织维修备件、维修人员等维修资源,以及根据不同的约束条件制定装备的维修计划,约束条件包括备件库存成本、人员工资、工时安排、维修成本、停机损失成本等。综合以上考虑,以最低成本为目标,进行分派维修人员与维修备件等过程制定维修计划。维修计划制定的知识本体如图6所示。

2、3、2基于本体的MRO知识视图为满足装备运维服务涉及的MRO知识同步动态数据管理与快速知识追踪检索的需求,本文引入知识视图的概念。视图是计算机数据库中的术语,是虚拟的表,其内容由查询定义,能够在现有的数据中根据需求筛选特定的数据,实现定制数据的需求。围绕装备运维服务,根据其知识本体,建立需要的MRO知识视图,正符合装备运维服务对MRO知识的要求。基于本体的MRO知识视图建立过程如图7所示。过程如下:①明确知识需求,根据装备运维服务的知识本体,通过获取概念、知识、知识属性、知识数据属性和知识对象属性5个过程,逐层细化MRO知识需求;②筛选知识数据,根据MRO知识需求进行筛选,由于装备知识是以BOM为核心进行组织的,并且装备全生命周期过程中BOM视图间存在转换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可以在零散繁多的知识中筛选出需要的MRO知识;③建立知识视图,通过查询定义等方式,利用知识对象属性确定的知识关联,建立起知识视图以及视图间的关联关系。MRO知识视图中数据经过知识本体模型中定义的模型规则处理,用以支持维修计划制定等运维服务。

3面向服务的装备MRO知识管理系统

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简称SOA)是以服务为核心的组件模型,采用中立方式定义的接口,使得服务间具有松耦合性,能够灵活地适应环境变化,动态响应新的需求。结合装备MRO知识管理体系,利用面向服务架构的思想,建立面向服务的MRO知识管理系统架构。由于装备运维服务多种多样,装备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知识零散繁多,而运维服务只需要特定的一些知识,直接建立服务与所需知识间关联会导致效率低下、不易扩展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以服务为核心,向外提供运维服务支持,向内建立服务的知识本体,根据知识本体确定的知识需求,从装备全生命周期过程的知识中获取特定的知识建立知识视图,提高知识管理的效率并利于运维服务的扩展。因此,面向服务的装备MRO知识管理系统架构划分为4层,分别是知识层、本体层、服务层、应用层,如图8所示。(1)知识层。知识层用作组织和管理装备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MRO知识,如维修规程、维修工艺、维修历史等,以及通过数据挖掘形成的规则知识、利用知识工程获取的专家知识和通过案例积累形成的案例知识等。这些MRO知识以装备全生命周期各阶段BOM视图为核心进行组织和管理,例如设计BOM管理维修规程等、维修BOM管理维修保养历史等。(2)本体层。维修活动复杂繁多、周期长、涉及因素多,针对具体的装备运维服务,建立相应的知识本体,如故障诊断本体、健康评估本体、维修案例本体、维修计划本体等,这些本体确定了该运维服务中的知识需求及其模型规则处理方法。根据知识本体中确定的MRO知识需求,并从知识层中筛选知识建立各运维服务的知识视图。(3)服务层。针对装备生产商、维修商和用户对运维服务的需求,提供动态可扩展的装备运维服务,如故障诊断服务、健康评估服务、案例检索服务、维修计划服务等。这些服务拥有对应的知识本体,对知识本体对应的视图中的知识经过知识推理等规则模型处理,结果以Web服务等形式对外提供服务接口支持。(4)应用层。用户通过客户端软件、移动终端或者门户网站等多种途径向远程服务器发出服务请求,远程服务器获取到请求后调用服务层中相应运维服务,并将处理结果进行反馈。这些运维服务是以服务接口形式提供,装备生产商、维修商和用户能够按需使用不同的运维服务,用以支持维修决策和辅助维修业务活动等。本文基于上述系统架构,开发了车辆运维知识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J2EE和SOA架构,通过对知识管理工具和运维服务的封装,实现了维修规程、维修历史、维修资源、维修案例等MRO知识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基于知识的应用,分别面向制造商开发了维修BOM管理工具、知识管理工具等服务应用,面向维修商开发了维修计划制定、维修案例管理、维修资源管理等服务应用,面向用户开发了车辆健康评估、维修案例检索、维修保养提醒等服务应用。此外,对于运维服务的知识本体模型构建,系统采用Protégé4、0作为本体编辑工具、OWL(WebOntologyLan-guage)作为本体描述语言,以利于运维服务的扩展。目前,该系统已以某品牌型号下的汽车为应用测试对象,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结束语

需求分析示例篇6

关键词:任务分析;初中物理;教学

一、任务分析的发展及价值

任务分析(task analysis)是一个心理学术语,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由心理学家米勒提出。当时,行为主义心理学工作者力图用当时发展起来的刺激、反应和强化等心理学原理为依据训练新兵使用新式武器,但是效果平平。一部分心理学家认识到,人类的学习是十分复杂的,涉及内在的认知与情感和外显的行为。用单一的行为主义学习原理不能解释人类的复杂学习。任务分析技术应运而生。加涅(R、M、Gange)发展了任务分析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教学设计。20世纪后期乔纳森等三人写任务分析的专著《教学设计中的任务分析方法》(D、H、Jonassen,M、Tessmer &W、H、Hannam,1999),由皮连生引入我国。“任务分析”是一种关于教学设计的技术,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学习目标中所规定的,需要学生习得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详加分析,为学习顺序的安排和教学条件的创设提供心理依据。

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往往通过个人的经验制定教学的顺序和各个环节,很少对学生学习任务进行科学分析。任务分析是揭示教学目标规定的学习结果的类型及其构成成分和层次关系的重要技术,并帮助教师提供学习结果习得的教学条件,为教学设计各环节顺序的安排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

二、任务分析的方法

文中主要关注两种任务分析的方法,一种称之为层级任务分析,第二种称为程序性任务分析。

在层级分析中,教师或教学设计者需要从上到下地分解学习任务,使学习的各任务之间呈现出一种层级关系,分析到学生的起点能力中止。教学时,按照任务分析出的层级关系,从下到上地逐步推进教学。层级分析或先行条件分析,适用于智力技能类的学习任务。程序性任务分析就是把学生必须经历的心理或行为步骤分解开来,以便于任务得以顺利完成。适用的条件是具有先后顺序的程序性技能,通常使用一个流程图呈现出来。

三、任务分析的步骤

文中结合两个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例子介绍任务分析技术的实施步骤。

例1、由两个电阻R1和R2串联组成的电路,它们两端的电压是100V,其中R1的阻值是80Ω,R2两端的电压是40V,求: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例2、沪科版教材第十五章《探究电路》第四节“伏安法”测电阻是一节基于欧姆定律的应用的一节实验探究课。

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步骤如下:

1、确定终点目标

例1是利用欧姆定律求解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终点目标是求出串联电路的电流。例2的终点目标是通过实验操作,用“伏安法”测算出定值电阻的大小。

2、分析终点目标的学习类型

加涅对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结果进行分类。他把学习结果分为五类,分别是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这五类学习结果有效教学条件不同。例1中的学习结果是学生掌握了智慧技能,而例2中学生学习结果属于动作技能的范畴。

3、确定任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通过上面确定的学习结果类型来看,程序性任务分析适用于例1中的学习结果,层级任务分析适用于例2中的学习结果。

为了了解达到任何一种既定的目标所需经历的步骤以及需要掌握的前提技能,加涅在他的教学设计思想中,提出了针对学习的任务分析技术。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主要有两种技术。第一种技术是将学生完成一任务时必须执行的一系列步骤分析出来,这种分析的技术不仅揭示了一些可以从外部观察到的步骤,而且揭示了一些内在的心理步骤,这种任务分析技术称为序列任务分析或信息加工分析(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alysis),第二种任务分析技术是为了分析学生为了掌握某一技能,需要掌握哪些简单的从属技能,进而分析掌握这些从属技能的从属技能,直到分析到学生无需再学(学生已经掌握的技能)的层次为止,这种任务分析技术称为学习任务分析(learning task analysis)。

四、信息加工分析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思维过程不能很好地监控,主要原因是教师能够观察到的是学生的行为。信息加工分析超越了可以观察到的行为,考虑了在整个任务完成中的智慧技能的部分。完成任务的一系列的步骤可以用流程图的方式很好地表示出来。下面用一个例子介绍该技术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上面的题目中,学生解题时容易出现用R2两端的电压是40V去除以R1的阻值是80Ω得到0、5A。显然这是一个错误的结果,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学生缺少一个判断和决策的过程,如图1所示,菱形部分表示的是该计算题的一个决策过程,学生只有判断好并进行决策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初中物理中需要判断和决策的例子还有很多,如解决密度计算题、速度计算题等。在物理技能学习的过程中,新的学习者必定会有某些或全部的环节未把握,因此不可能得出完整的“描绘”。基于信息加工分析的任务分析技术,就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智慧技能的掌握情况。基于信息加工的任务分析技术能很好地帮助物理教师了解学生完整的思维过程,了解是哪个环节没有掌握,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五、学习任务分析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学生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层层深入的,综合性是越来越高的。后面遇到的问题往往需要用前面掌握的技能来解决。这就需要分析学生为了掌握某个技能需要的哪些从属技能,这些从属技能掌握到了什么程度,哪些地方需要教师和学生重点关注,哪些地方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这样就给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确定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起点提供了科学和理论支撑,更重要的是该分析有助于教师设计教学的顺序。这种方法通常用学习层级图表示出来。下面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例2沪科版教材第十五章《探究电路》第四节“伏安法”测电阻是一节基于欧姆定律的应用的一节实验探究课。

本节课学习任务分析如图2所示,通过分析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学生要掌握“伏安法”测电阻这一技能需要掌握的从属技能自上而下层层展开,直至学生掌握的起点技能为止,而教师教学设计的顺序应该是自下而上的。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图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就是对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进行正确深入的理解。因此,教师教学中设计问题时可以设计如:“为什么多次测量的定值电阻基本是不变的?导体电阻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能不能认为电阻随着电流的增加而减小?”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提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变得顺畅了,充分体现了任务分析技术对教学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需求分析示例篇7

【关键词】软件工程;UML建模技术;需求分析

前言

在进行软件的开发时,技术人员大都会通过面对对象描述的方法进行建模,该方法是将软件系统的对象看做是构建模块。在进行建模的过程中,UML建模技术可以创建系统的静态结构以及动态行为,可以有效提高建模的效率和准确性。因此,对于软件工程中的UML建模技术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指导价值。

1、UML建模技术概述

UML是一种规范定义、文档化或者可视化的最标准的建模语言,可以应用于软件工程的各个阶段。UML建模语言拥有统一的符号以及语义,可以将所有项目根植与一种建模语言中,并对这些项目中的所有概念进行明晰的表示与定义,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系统的应用范围,使UML建模技术的应用更为灵活。在UML中,主要包括图、事物以及关系这三个基本构造。具体而言,UML建模技术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有如下优势:第一,UML建模技术可以在系统模型中实现完全独立,虽然UML建模技术会与其余建模工具进行配合应用,但是并不会与系统的开发过程不产生交集;第二,UML建模技术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是面向对象的,打破了传统建模语言的差异性,可以通过统一的模型元素进行方法与图形的表述;第三,UML建模技术可以捕捉软件系统中的静态行为信息与动态行为信息,静态行为信息主要是指软件系统中对象,动态行为信息主要是从时间角度和状态角度对对象通讯的定义;第四,UML建模技术的和具体的实现没有关系,适用于所有语言平台或者工具平台,还能够应用于具有代码生成功能的交互式可视化建模工具,该工具可以为UML建模技术提供多种编程语言代码和程序构筑模型[1]。

2、软件工程中的UML建模技术应用模式

在软件工程中,UML建模技术主要通过视图的应用进行软件开发,UML建模技术一共可以提供八种图,实现软件系统开发的可视化以及模型化,以此获取软件系统的主要资料,从而明确软件系统的架构与体系。本文主要对常用的四种图进行分析:第一,用例图。在UML建模技术中,用例图是最基本的图。在软件工程中,需求分析阶段的重点在于需求获取,需求获取的重点在于系统模型的构建,系统模型构建的最佳方法就是用例图。用例图可以构建的用例模型可以为系统软件的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类图。在UML建模技术中,类图主要用于表示不同实体(包括人、数据或者事物等)间的相关关系。在软件工程中,类图能够表示软件系统的静态结构,包括逻辑类图和实现类图这两种。其中,逻辑类图是指业务人员所说的事物种类,如保险-住房抵押-信贷-利率等;实现类图是指程序员负责的实体,但是并不会通过相同的属性进行描述,因为实现类图会进行HashMap或者Vec-tor等事物的引用。第三,序列图。在UML建模技术中,序列图能够主要用于具体用例流程的详细定义,主要通过自描述进行用例流程的定义,还能够表示用例流程中不同对象的不同调用关系。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序列图的绘制过程较为简单,在横跨图的上部区域,不同的框代表每个类的对象,每个框中类的对象名称和类的名称使用空格/冒号/空格进行分隔,比如,MyReportGenerator:ReportGenera-tor。如果其中一个类对象向另一个类对象进行消息的发送,需要通过带有指向接收性质的连线来实现,技术人员需要将消息/方法的名称标注于于连线上。如果发送的消息较为重要,技术人员需要绘制带有指向发起性质的虚线,并将返回值标注于虚线上。第四,协作图。在UML1、1版本的时候,协作图被称作Collabo-rationDiagram,翻译为中文是协作图;在UML2、0版本的时候,协作图被称作CommunicationDiagram,翻译为中文是通讯图。但不论哪一种翻译方式,协作图都可以看做是序列图的全新表达方式。对于UML建模技术来说,序列图注重前后顺序,通过循环图或者分支结构来表示,而协作图则更为注重协同关系,协作图不能通过图像来表示[2]。

3、软件工程中的UML建模技术应用流程

在软件工程中,RationalRose能够满足现有全部建模环境的需求,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支持开发人员、分析人员和系统工程师将需求以及系统的机构转变为代码,从而实现需求以及系统的可视化。一般来说,软件开发过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方案实现、测试与配置等环节。

3、1需求分析环节

在软件工程的需求分析阶段,技术人员主要应用UML建模技术中的用例图,了解系统的所有需求,并对需求进行相应的描述。对于用例图而言,技术人员通过事件的应用实现用户与系统间的交互作用,并在用例图中表明用户能够实现的目标,还能够将功能分析以及需求分析中包含的系统模块,根据角色平均分配到不同用户中,提高系统模型的清晰度。

3、2设计环节

在软件工程的设计阶段,技术人员需要全面考虑所有软件开发技术的局限性,对需求分析阶段的系统模型进行进一步的扩展与细化。设计阶段的目标在于将系统模型转变为代码,对需求分析阶段提取的系统属性与操作进行细化,并添加更多的类处理,比如,用户接口、设备、数据库以及通信等。一般来说,软件工程的设计阶段包括两个部分,其一,结构设计,又被称作高层设计,主要任务是对包(即子系统)进行定义,主要定义的内容为包与包之间的依赖性以及通信机制,进一步实现结构的清晰化与简化,尽量减少各部分的依赖性,避免双向依赖关系的构建;其二,详细设计,这一部分主要是对包的细化,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详细设计了解所有类的清晰全面描述。设计阶段中UML建模技术的应用包括类图和序列图这两种。首先,类图的应用,在软件工程中,类图属于静态视图,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定义:通过问题域的概念进行定义、通过该类实际表示的内涵进行定义,技术人员需要根据系统需求分析以及系统用例进行类图的构建;然后,序列图的应用,在软件工程中,序列图属于动态视图,主要用于描述系统中各个对象的交互以及通讯,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序列图了解对象实现某种功能时,是如何进行序列消息的发送与接受。

3、3实现环节

在软件工程中,实现环节就是指构造或者实现环节,主要工作内容为类的编程。一般来说,技术人员会将C#语言作为软件系统的开发环境,因为C#语言在逻辑试图转变为代码部件这一映射过程中,有显著的优势。在UML建模技术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图用于编码过程:第一,类的规格说明,不同类的规格说明体现了不同的属性与操作;第二,类图,能够显示软件系统中类的静态结构以及类之间的关系;第三,状态图,能够体现软件系统中类的对象现有的状态、需要处理的转移和转移需要触发的操作;第四,动态图,在编程过程中,动态图主要包括顺序图、活动图以及合作图这三种,主要用于体现对象应用该类对象的过程;第五,用例图及其规格说明,能够体现出软件系统的需求以及结果。

3、4测试与配置环节

当软件工程的系统编码全部完成之后,技术人员需要进行系统的全面测试,保障软件工程的质量。具体而言,测试环节分为系统测试、单元测试、验收测试以及集成测试这几种。对于系统测试来说,技术人员可以应用UML建模技术的用例图,测试开发的软件系统是否充分满足了用例图描述的需求;对于单元测试来说,技术人员可以应用UML建模技术的类图以及类的规格,对软件系统中单独的类或者成组的类进行测试;对于集成测试来说,技术人员可以应用UML建模就似乎的组件图以及合作图,测试软件系统中各个组件的合作状况[3]。

4、软件工程中的UML建模技术的应用实例

本文主要将在线人才招聘系统的市场管理和信息管理作为实例分析对象,进行软件工程中UML建模技术的应用研究。4、1人才招聘系统的登录界面设计对于人才招聘系统软件而言,登录界面的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管理水平。在进行登录界面的设计时,技术人员可以应用CustomLoginUI进行界面参数的传递,当用户输入登录信息并点击确定按钮之后,系统可以自动进行“sendMessage”,并应用HTTP进行服务器请求,在接收到CustomLoginUI的合法回复之后,即为用户登录成功,可以应用人才招聘系统进行相应的操作。4、2人才招聘系统中用例图的应用分析第一,人才招聘系统的管理人员会通过管理功能设定系统的基本信息,比如,招聘的岗位、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岗位的薪酬待遇等内容,招聘信息主要通过Web形式上传到Internet上。第二,应聘人员通过CustomLoginUI界面进行人才招聘系统的登录操作,当系统确认应聘人员的身份之后,即可登录系统。应聘人员可以在招聘信息下面填写个人信息,系统会将应聘人员的个人信息上传到在线人才管理系统中,个人信息也会通过Web形式上传到Internet上。第三,招聘人员可以在系统中查看应聘人员的个人信息,根据岗位的要求以及应聘人员的履历,决定是否邀请应聘人员面试。需要邀请应聘人员时,招聘人员可以通过系统进行E-mail的发送。与此同时,管理人员需要将应聘人员的信息添加到人事档案库中,以数据文本的格式进行存储。第四,当招聘工作完成之后,管理人员需要将人才招聘系统关闭。在关闭的过程中,管理人员的决策可以看作是抽象角色,通过“fromUseCaseView”表示。管理人员实施的操作主要包括招聘活动的启动与停止、招聘信息的管理、人事档案与招聘信息的导出等。4、3人才招聘系统中类图的应用分析第一,类图的选择,技术人员需要根据人才资源系统的特点,通过同时得到类图的方式,应用stereotypeobject-entity、control、boundary等方法,确保角色可以有效应用于对象的通讯过程中,还能够保障序列图和协作图间的有效转换。第二,组件设计,技术人员需要将上一个步骤得到的类图进行实体映射,以此得到类图表。具体的映射方法如下:首先,将人才招聘系统中的实体进行单独的表的定义;然后,将实体表的继承网络结构删除,确保不同层次的实例具备一致的属性;最后,将人才招聘系统中的子类文件状态配置于相应的表中,并在组件中建立数据库,用于TaxDate等映射表的存储。第三,组件图的构建,技术人员需要通过控制类组件进行组件图的构建,如果技术人员采用的编程语言为C++,可以将控制类组件存储为(、h文件)或者(、ccp文件)。另外,对于源代码文件,技术人员可以应用包进行源代码的分组,并通过关联进行序列图的类信息显示。当组件图构建完成之后,技术人员需要将能够执行的主程序(即、exe文件)以及java语境链接库加入到组件图中,实现人才招聘系统的开发[4]。

5、结论

综上所述,UML建模技术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有效性,值得推广应用。通过对软件工程中的UML建模技术分析可知,开发人员需要深入了解UML建模技术的各种视图及应用特点,在软件工程的各个阶段正确应用视图,充分发挥出UML建模技术的作用,提高软件工程的质量。希望本文可以为技术人员进行软件开发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冠元、软件工程中的UML建模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05):47、

[2]刘传会、基于UML2、0顺序图的高可信实时软件建模技术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中国航空研究院,2017,8、

需求分析示例篇8

【摘要】目的 分析儿科住院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服务需求及满意度的评分、探讨及影响之因素。方法 选取住院患儿及家属共100例,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4份进行分析。结果 患儿及家属需求广泛,渴望值太高,对医院的硬件设施需求比例较高。结论 现成儿科护理服务内容应增多,软硬件需要加强,以促进宝宝早日康复。

【关键词】儿科患儿及家属;护理;需求;满意度

近几年来,快速高科技的发展对整个医疗护理体系带来较大的冲击,现代儿科护理人员应掌握科技化、现代化、综合化的先进知识与技能,才能确保护理质量安全,很多因素影响护理质量的效果,而患儿及家属作为被护理对象,是护理质量工作中最主要的因素,所以对住院患儿及家属进行正确需求评价并协助满足是护理人员的重要责任。本研究问卷调查,为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患者全面早日康复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以立意取样方式调查内蒙古妇幼保健院住院病房患儿及家属共100例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4份,问卷有效率94%,94例中3~5岁患儿30例,6~10岁30例,完全不能自理患儿的家属40例。

1、2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以Likert量表五分法来计算(51,表示非常满意,满意,尚可,不满意,非常不满意)。问卷内容分三部分:患儿的的基本资料、需求内容及满意度内容。患儿的基本资料为年龄、性别、自理程度、住院天数。需求内容分别由环境设备、专业技能、操作政策、家属对护理服务需求程度、护理关怀5方面构成。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直接发给患儿或家属,当场回收,完成每份问卷大约需要15~20分钟。

1、3 资料分析应用spss套装软件作资料处理与统计分析,统计方法有X2,one-way,ANOVA,pair-t及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2 结 果

2、1 患儿及家属对护理需求之分布,见表1。

以one-way ANOVA作分析,且事后以Bon-ferroni test作比较。结果显示在整体对护理服务需求程度已CCU值最高,BC最低,在护理关怀及环境设备两方面只需求CCU显著高于BC,而在专业技能及探视政策两方面之需求均无差异。

2、2 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之分布,见表2。

以one-way ANOVA作分析,且事后以Bon-ferroni test作比较。结果显示在整体对护理关怀、专业技能及环境设备三方面之满意度CCU均显著高于其他单位,而在探视政策之满意度均无差异。

2、3 家属对护理服务需求与满意度之比较以Pair-t test作比较结果显示在整体护理服务需求与满意度之比较(FnnFns)以CCU可达满意程度;在护理关怀需求与满意度之比较(FnnFns)以CUU,BC,SI可达满意程度,在专业技能需求与满意度之比较(FnnFns)易CUU可达满意程度,在环境设备需求与满意度之比较(FnnFns)以CUU,BC,SI可达满意程序,在探视政策需求与满意度之比较(FvnFvs)以CCU可达满意程度。

2、4 预测家属需求之分析以Multiple Regression作分析。结果显示家属年龄越大,对环境设备需求越多;患者住院天数越多,对护理关怀需求越多;患者住院天数越多,家属对探视需求越多;患者住院天数越多,家属对护理服务需求越多;患者住院天数越少,则家属对护理服务需求越高,亦即表示第一次住院患儿之家属其对护理服务之需求最高。

2、5 预测家属满意度之分析以Multiple Regression作分析。结果显示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与专业技能、护理关怀及整体护理服务之满意度相关,而与环境设备,探视政策是无关的。

3 结 论

3、1住院患儿家属整体护理服务需求平均为4、24分,整体护理服务满意度平均分为3、96分。

3、2 就整体对护理服务需求:CCU需求显著最高,且其中对护理关怀、环境设备之需求,CCU显著高于BC。

3、3 就整体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其中对护理关怀、专业技能、环境设备之满意度,CCU显著较高。

3、4 就整体护理需求与满意度作比较,CCU其对护理服务之整体需求大满意程度。

3、5 家属年龄越大,住院天数越多,住院次数越少,则家属对护理服务之需求会越多。

3、6 护理人员的病房临床工作年资越久,则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