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句子 > 古诗句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来源:2022-09-29 08:59 时间:2023-04-21 手机浏览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唐代 / 孟浩然

古诗原文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彭蠡湖中望庐山》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黤黕凝黛色,峥嵘当曙空。(黤黕一作:黯黮)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古诗翻译

天上的月亮绕生光晕,船工知道即将要起风。

张挂起风帆等候天亮,泊船在浩渺的平湖中。

船行中流突然现匡庐,威镇九江气势正豪雄。

暗黑的山体凝成黛色,峥嵘的山势屹立曙空。

香炉峰升起一轮红日,飞瀑映照幻化成彩虹。

很久就想去追随尚子,况且到此缅怀起远公。

我限于此次行役匆忙,不曾有片刻休憩山中。

淮海的路途不及一半,星转霜降又要到年冬。

寄言栖隐山林的高士,此行结束来隐与君同。

古诗解释

彭蠡湖:即今鄱阳湖。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亦名匡山,义名匡早。

太虚:古人称天为太虚。“太虚”二句:古谚说:“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月晕:月亮周围所起的一圈光气。

知天风:古人有“月晕而风”的说法,所以舟子凭月晕而知道即将起风。

挂席:悬挂起船帆,谓开船。

明发:天亮,拂晓。

匡阜:庐山别名。庐山古名南障山,又名匡山,总名匡庐。

九江:即指浔阳江。

黤(yǎn)黕(dǎn):深黑不明。形容颜色的两字,都带“黑”旁。

容霁:一作“凝黛”。黛:青黑色颜料,古代妇女用来画眉。

峥嵘:形容山高的两字,都带“山”旁。

当:耸立。

曙空:明朗的天空。

香炉:香炉峰。庐山的北峰状如香炉,故名。

尚子:即尚长,东汉时的隐士。《高士传》记载:“尚长字子平,隐居不仕。建武中,男女婚嫁既毕,断决家事不相关,当如他死。遂肆意与同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不知所终。”

远公:即慧远,晋代著名僧人,隐居于庐山。

限:束缚。于役:有事远行。《诗经》:“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微躬:身体,自谦之辞。

星霜:星宿,一年循环周转一次。霜,每年因时而降。所以古人常用“星霜”代表一年。

岩栖者:指那些隐士高僧。

毕趣:“毕”应作“尽”讲,“趣”指隐逸之趣。

古诗背景

孟浩然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出游湘赣,这首诗当作于诗人为张九龄幕府从事时因公出差经彭蠡湖(即今江西鄱阳湖)往扬州途中。

古诗赏析

孟浩然写山水诗往往善于从大处落笔,描绘大自然的广阔图景。第一二两句就写得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辽阔无边的太空,悬挂着一轮晕月,景色微带朦胧,预示着“天风”将要来临。“月晕而风”,这一点,“舟子”是特别敏感的。这就为第三句“挂席候明发”开辟了道路。第四句开始进入题意。虽然没有点明彭蠡湖,但“渺漫”这个双声词,已显示出烟波茫茫的湖面。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进一步扣题。“匡阜”是庐山的别称。作者“见匡阜”是在“中流”,表明船在行进中,“势压九江雄”的“压”字,写出了庐山的巍峨高峻。“压”字之前,配以“势”字,颇有雄镇长江之滨,有意“压”住滔滔江流的雄伟气势。这不仅把静卧的庐山写活了,而且显得那样虎虎有生气。以下四句,紧扣题目的“望”字。浩渺大水,一叶扁舟,远望高山,却是一片“黛色”。这一“黛”字用得好。“黛”为青黑色,这既点出苍翠浓郁的山色,又暗示出凌晨的昏暗天色。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方渐渐显露出鱼肚白。高耸的庐山,在“曙空”中,显得分外妩媚。天色渐晓,红日东升,庐山又是一番景象。崔巍的香炉峰,抹上一层日光,读者是不难想象其美丽的。而“瀑水喷成虹”的景象更使人赞叹不已。以虹为喻,不仅表现庐山瀑布之高,而且显示其色。飞流直下,旭日映照,烟水氤氲,色如雨后之虹,高悬天空,显得绚丽多彩。

这样秀丽的景色,本该使人流连忘返,然而,却勾起了作者的满腹心事。“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表明了作者早有超脱隐逸的思想。东晋高僧慧远,他本来是要到罗浮山去建寺弘道的,然而“及届浔阳,见庐峰清净,足以息心”,便毅然栖息东林。“追”“怀”二字,包含了作者对这两位摆脱世俗的隐士高僧是多么敬仰和爱戴;“我来限于役”以下四句,显露出作者之所以不能“息微躬”是因为“于役”,是因为他还要继续到长江下游江浙等省的广大地区去漫游,如今整个行程还不到一半,而一年的时间却将要完了。“淮海”、“星霜”这个对偶句,用时间与地域相对,极为工稳而自然,这就更突出了时间与空间的矛盾,从而显示出作者急迫漫游的心情。这对“久欲追尚子”两句说来是一个转折,表现了隐逸与漫游的心理矛盾。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对以上四句又是一个转折。末两句暗寓出诗人不留在庐山,但将来还是要与“岩栖者”共同归隐的,表现出诗人对庐山的神往之情。

这虽是一首古诗,但对偶句相当多,工稳、自然而且声调优美。譬如“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中的“黯黮”与“峥嵘”,都是叠韵词。不仅意义、词性、声调相对,连字形也相对了。《全唐诗》称孟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于此可见一斑。此诗结构极为紧密。由“月晕”而推测到“天风”,由“舟子”而写到“挂席”,坐船当是在水上,到“中流”遂见庐山。这种联系都是极为自然的。庐山给人第一个印象是气势雄伟;由黎明到日出,才看到它的妩媚多姿、绚丽多彩。见庐山想到“尚子”和“远公”,然后写到自己思想上的矛盾。顺理成章,句句相连,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毫无跳跃的感觉。作者巧妙地把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化,思想的矛盾,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正是它结构之所以紧密的秘密所在。

古诗作者介绍

孟浩然 :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

孟浩然的名句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孟浩然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孟浩然《宿建德江》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孟浩然《过故人庄》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孟浩然《送朱大入秦》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 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 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孟浩然《田家元日》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 晚春》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 留别王维》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孟浩然《清明即事》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中一作:终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 孟浩然《都下送辛大之鄂》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落花。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孟浩然的古诗

示孟郊

过故人庄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春晓

落日望乡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宿建德江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秦中寄远上人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夕次蔡阳馆

游凤林寺西岭

早寒江上有怀 / 早寒有怀

夏日南亭怀辛大

东京留别诸公(一题作京还别新丰诸友)

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 浮舟过滕逸人别业

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

宿武阳即事(一作宿武阳川)

洗然弟竹亭

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

登望楚山最高顶

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与诸子登岘山

送王昌龄之岭南

晓入南山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

田园作

广陵别薛八(一题作送友东归)

清明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