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体裁作文 > 观后感

五年级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篇例文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04 手机浏览

从《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片子当中,领悟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道德:师德。老师在教育学生时,一定要使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切勿动不动就责骂学生,要和学生讲道理多沟通,用一颗宽容大度的心对待学生,要学会理解他们,马修的宽容、善良和慈爱的教育方式仿佛是一根芒刺,让校长无法忍受,因为从马修这面镜子校长反照出自己的丑陋与失败。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五年级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以下是作文网站整理收集了相关的素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1

不必凄婉哀恻,无须生离死别,一种柔和的、温婉的、诙谐的生活故事同样可以给我们以感动和心灵的震撼,这就是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故事》给予我的最直接的启示。感动,因为平凡的小人物克莱门特·马修那颗博大的爱心;震撼,因为艺术的力量竟是如此巨大,让多少冥顽的灵魂得到救赎。

《放牛班的故事》,是这样一部影片,没有任何一丁点的色情和暴力,而是那样的阳光和健康,却同样的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这是一部关于事业与成功、教育与成才的影片,在欣赏着优美音乐的同时,相信为人父母和为人师长者还都会有思想上的不菲收获。

我不懂法语,不知道“放牛班”是法文的直译还是综合了中文的意译,但是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常把对学生不加区分、放任自流的教育和管理称作“放羊”,并且当我们这么说时,可能同时也意味着教育者的不负责任和被教育者的不可救药。我想“放牛”当与此相类。

的确,“池塘底学校”虽然名为学校,实际却是“教养院”,这里聚集了众多的问题少年,偷盗、说谎、抽烟、搞恶作剧对他们而言都是家常便饭;同时,这里还有一个浅薄、势利而冷酷的“铁血”校长,一个把“犯规——处罚”奉为圭臬的教师。在这里你看不到教育、教化的影子,那厚重的大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会客安排、关禁闭罚劳役的处罚等近乎军事化的管理使这里更像是一座监狱而不是学校。

但这一切,都因为一个“失败”的音乐家,“小小”的带课老师克莱门特·马修的到来而改变。马修是这样的其貌不扬,他没有魁梧的身材,没有英俊的面容,再加上秃顶的脑袋让他看起来甚至有些滑稽,但正是他创造了奇迹。他从这些让所有人都失望的孩子中培养出来世界著名的指挥家“皮埃尔”,并让受他教化的学生在几十年后满怀着敬慕和热爱的心情来怀恋他,这本身就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无上光荣和莫大成就。

平凡的小人物马修之所以如此令我们感动,恰恰正在于马修的平凡和普通。他给予我们学习的可能性,而并不简单是当作一个偶像或榜样而远远的膜拜敬仰。“池塘底”在“铁血”校长的统治下仿佛罩上了一面密不透风的铁幕,任何的变革和尝试仿佛都是不被允许的,而马修在这种“制度下”进行了自己的探索。当他发现这群孩子有唱“歪歌”的爱好后因势利导,成立了合唱团,并在被发现后冒着丢掉饭碗的危险进行了“制度内”的抗争,而成效是显著的:当皮埃尔内心深处对音乐的爱好被唤起,而独自在角落里唱歌;当那一群散漫不羁的孩子被音乐俘虏,而驯服的听从了马修的指挥,并大大减少了捣乱和恶作剧;当皮埃尔平生第一次懂得了感激,并因为获得原谅而窃喜……这时候,在我们感慨音乐的神奇力量的同时,也不能不想到,无论多么叛逆、任性、看起来无药可救的孩子,其实都有一把可以打开他们内心之门的钥匙,关键是教育者有没有这种愿望、有没有这种耐心来寻找这把钥匙;在今天中国的教育现状下,我们听多了一线老师对应试教育的不满、对教育积重难返的无奈,马修提供了我们思考的另一个角度:可否在无力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进行力所能及的探索?

教育者固然需要技术上的探索和创新,但同时更需要博大的胸怀、宽广的爱心和对任何一个受教育者永不放弃的耐心。马修用他博大的胸怀包容所有的孩子,包容他们所有的过错并给他们改过的机会;马修用他宽广的爱心熔化了孩子内心如冰雪般的冷漠;马修永远对每一个孩子都深怀信心,给他们最基本的信任。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必然是一个宽容而富于爱心的人,十恶不赦的孩子是没有的,即便堕落固执如蒙丹的孩子,他也自有其坦率和可爱的一面。而鄙视疏远他们、对他们以暴制暴只能换来他们对社会的更猛烈疯狂的报复,这不能不令教育者引以为戒。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作为教育者,担负着救治灵魂的重任。如果那些不谙世事的幼童都是纯洁而无知的羔羊,教育者就是他们的守护者和牧羊人。我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

我们是否都是

被放逐的羔羊

慈爱的牧羊人啊

请你指引我抵达上帝的牧场……

牧羊人啊,一定要慎用手中的牧鞭:把迷途的羔羊唤回,更不要把他们赶入歧途……

雪莱的《西风颂》中有这样的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放牛班因为克莱门特·马修的到来而迎来了自己的春天,我相信,如果中国的“放羊班”上也多一些马修式的人物,我们也将能迎来自己的春天!

五年级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2

这部电影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做坚持,什么叫自强,做事要乐观的去面对……

一所不起眼的学校有一群不学习,整天捉弄老师,时不时地抽香烟,有着一些不良思想的学生。我想,没有老师会来这儿教书。但他偏偏就来了——长相普通,毫不起眼的音乐教师马修。

马修热爱音乐,更热爱学生。他让这里的学生以合唱的方式唱歌。用艺术唤起学生的审美,唤醒学生的良知。让他们生活变得有质量,让他们变得热爱学习,让他们渐渐变成一个个有思想,有追求的学生。

但你绝对想不到,在这之前,学生是多吵、多坏。在马修刚来时候,一位老师就遭到了学生的恶作剧,受到了很严重的伤。因为当时上医院的费用很贵,所以就留在学校,请医生包扎一下罢了。而马修知道凶手是谁,当他带着这凶手去校长室时候,看到校长的残暴,还有那学生的苦苦哀求,令他有另一种想法:既然那位受伤的教师在学校养伤,就命这位学生每天去照顾受伤的老师。看到这,有人会想,马修教师也不过如此,能这样做的老师不少啊。但,在发生这件事的前几分钟,马修老师给学生们上第一节课。刚进入教室,就被学生们的恶作剧给绊倒,接着,公文包就被学生们抢走了,但他依然难能保持冷静克制。这点,他就与众不同了。

在组成合唱团时,他对每位同学都进行了测试。他有一种奇怪的想法:全校最吵、最坏的学生却是一位无人能及的男中音。他不放弃任何一位差生,并为这些学生找到合适的位置。

想起自己,虽然没有遇到一个叫马修的老师。可是,并不乏他那样的老师,甚至有比他还出色的老师吧?但是,学习上后进生都会想不学就算了吧?现在我明白了,没有一个人是教不起来的,没有一个人天生就是聪明的。

对,差生,只是输在了起跑线上,但长跑过的人肯定知道,什么叫做“加速”。

五年级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3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了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被称为池塘之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净化他们的心灵,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看完后也让我陷入了沉思:

每个孩子都是能教育好的,没有所谓的坏学生。池塘之底的孩子被以前所在学校辞退,被认为是问题学生,被现在学校老师用残暴的方式压制,被贴上“极坏”的标签,这些学生真的差吗?不是。马修老师不这样认为,并在他的教育下改变了他们,成就了他们。(我们也埋怨过孩子调皮,不听话,但我们是否思考过我们的方法是否有问题?是否静静思考过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没有坏学生,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都有自己的长处,需要你去发现。遇到问题多找方法,用不求人人最好,但求每个孩子都不断进步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孩子,教育孩子,做到无愧于心。

用老师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池塘之底的校长用暴力压制孩子,孩子看似听话了,但很明显作用是极短的,并且是表层的,孩子内心不服,内心出现了叛逆,出现了反抗现象。相反马修老师用他的爱心耐心教育爱护孩子,最终换得了孩子的认可与尊敬,改变了孩子的一生。孩子们是单纯的是最懂爱的人,谁对他们好他们是能感觉到的,愿我们用自己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让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希望自己也能想马修老师那样去对待孩子。做像他那样的老师。

五年级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4

红色的客车又一次消失在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上。它带走了代课老师克兰蒙·马修和学生贝比诺,却留下了一段感人的故事,留给了人们对“爱”的另一种诠释。

首先,爱是能够兼济天下的胸怀。马修给“池塘畔底”辅育院代课的第一天,就感到精疲力竭,甚至不知道当初自己为什么会选择到这个环境差、院规无人性、院长和孩子都令人恐惧的地方来。可是他还是坚持了下来,而坚持的结果众所周知——所有孩子都被感化,并且他们中的莫翰奇还成为著名音乐家、指挥家,这便是爱的力量,而音乐只是它的形式。

其次,爱是懂得感恩。记得曾听说过这么一段话:“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谦虚之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知道要躬身弯腰,便是属于前者;感受上苍要抬头仰视,便是属于后者。”面对那些心灵十分脆弱的孩子,特别是莫翰奇和孤儿贝比诺,马修总能放下老师的的架子,因材施教,这是有谦虚之德的表现;不断的挫折和苦难总是阻碍他的计划,可他始终没有放弃他的信念,一直坚持着人性化教育,这就是敬畏之心的表现。我想,他的言传身教对“懂得感恩”的思想的传播,永远要比“纸上谈兵”来得更有效果吧?

第三,爱是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心存希望。史铁生说:“上帝不会许诺光荣与福乐,但上帝保佑我们的希望。人不可逃避苦难,亦不可放弃希望——恰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上帝存在。”马修深知这一点,因此,从未追求功名的他,不仅在他的教育事业的朝圣路上坚持了下来,也创造了爱的奇迹。

影片的最后,画面切换到了50年后贝比诺和莫翰奇再会的情景,那时的他们都已很成功了,这让人不禁想到了当年他们的那些不幸和错误。我又想起了史铁生的句子:历史,要用许多不幸和错误去铺路,人类才会变得更加聪明。人类浩荡前行,在这条路上,不是靠的恨,而是靠的爱。

五年级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5

周五的下午,陈老师带我们去看了一场电影。看完《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代课老师,这个学校被成为池塘畔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这部影片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当年合唱团中的领唱莫杭治后来成了指挥家(当然,他的成就是因为当年马修发现了他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因为母亲病逝回家的时候,当年合唱团的伙伴佩尔诺来找他,给了他一本马修的日记。马修在日记中记载了这感人的一切。贝比若当时是个孤儿,总在周六的时候等在大门口,希望父亲会来接他。后来马修被学校解雇了,当他要登上汽车的时候,贝比若一路奔跑赶来,要马修带他走,马修先是拒绝,后来又不忍心,回来把贝比若带走了。贝比若的执着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该看到: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天赋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因此这部影片值得我们观看。